康复早知道 | 脑梗患者的康复训练重点:卧床到行走!
"医生,我父亲脑梗后一直卧床,还能重新走路吗?"
这是许多脑梗(脑梗死)患者家属的疑问。
事实上,
只要科学康复,多数患者都能逐步恢复行走能力
关键是抓住康复黄金期,
循序渐进进行康复治疗与训练。
今天,小顾就来系统讲讲脑梗患者从卧床到行走的康复训练重点,
帮助患者和家属少走弯路。

脑梗就像大脑突然“断电”,损伤区域直接影响身体功能:
-
半边身子发沉:手脚无力、僵硬,像绑了沙袋
-
平衡感消失:坐不稳、站不直,容易摔倒
-
说话像含橄榄:口齿不清,甚至无法表达
-
吞咽变困难:喝水都可能呛到
但别灰心! 大脑有惊人的“重塑能力”——通过科学训练,受损区域功能逐渐恢复!

①急性期(发病后24小时~2周):以预防并发症为主(如压疮、肺炎、关节僵硬),开始被动活动和体位管理。
②恢复期(发病后2周~6个月):神经功能修复的黄金期,重点进行主动训练和功能重建。
③后遗症期(6个月后):以功能代偿和适应生活为主,预防二次脑梗。
④康复原则:越早开始越好,但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;训练需循序渐进,避免过度疲劳。

1、正确体位摆放(良肢位摆放)
仰卧位:头部垫薄枕,头稍转向患侧,患侧肩胛和上肢垫长枕,上臂旋后外展20°~40°,肘、腕均伸直;手指伸展,掌心向上;
侧卧位:健侧在下,患侧上肢前伸、下肢屈曲,用枕头支撑。
2、被动关节活动
家属或治疗师帮助患者活动四肢(肩、肘、腕、髋、膝、踝),每次活动3~5次,每日重复2~3次
禁忌:避免粗暴牵拉,疼痛时立即停止。
3、呼吸训练
鼓励患者深呼吸、咳嗽排痰,预防肺部感染。
1、床上训练
桥式运动:屈膝抬臀,增强腰背肌力。
翻身训练:从辅助翻身过渡到自主翻身。
2、坐位训练
从30°半卧位逐步过渡到90°直立坐位,保持躯干平衡(可借助床栏或靠垫)。
抗痉挛坐姿:双脚平放,患侧上肢置于床桌,避免肩关节脱位。
3、站立与步行训练
站立床辅助:从倾斜30°开始,逐渐增加角度,每次10~20分钟。
➭平行杠内训练:先练习重心转移,再迈步行走。
➭上肢与手功能训练:
-
抓握练习:从抓毛巾、握力球开始,逐步使用筷子、纽扣等。
-
镜像训练:利用镜子辅助患侧手模仿健侧动作,激活大脑神经重塑。
-
语言与吞咽训练
-
发音练习:从单字(如“啊”“哦”)到短句,配合口型图。
-
吞咽技巧:进食时低头吞咽,选择糊状食物防呛咳。

1、生活技能训练
使用辅助器具(如防洒碗、长柄取物夹)完成穿衣、洗漱。
改造家居环境(如安装扶手、去除门槛)。
2、耐力与平衡训练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,改善协调性。
单腿站立、走直线等平衡练习。
认知与心理支持。
3、记忆力训练:卡片配对、数字游戏。
心理疏导:鼓励患者参与社交,避免抑郁情绪。
1、肌力不足时强行走路,易形成异常步态(划圈步态)。
2、忽视患侧:只用健侧代偿,导致患侧功能进一步退化。
3、过度静养:长期卧床会加重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。
4、盲目按摩:错误的推拿可能诱发痉挛或关节损伤。
5、忽略血压血糖管理:控制基础病是防复发的核心。


1. 时间管理大师
-
晨起后1小时训练(大脑最清醒)
-
每次训练≤30分钟,每天3-4次
2. 鼓励要“具体化”
❌ “今天走得不错”
✅ “比昨天多走了2步,膝盖抬得更高了!”
3. 家居改造计划
-
厕所装扶手+防滑垫
-
撤除地毯、门槛等绊脚物
-
椅子高度=患者膝高+3cm(便于起坐)
4. 营养加持
-
均衡饮食
-
多吃三文鱼、核桃(富含Ω-3促进神经修复)
-
吞咽障碍者吃糊状食物,避免呛咳
5. 心理护航
-
用麻将、拼图等游戏引起患者兴趣
-
每周安排“放假日”,陪患者聊天、听戏
-
❌ 卧床静养最好→ 越躺肌肉萎缩越严重
-
❌ 拼命练走路→ 错误步态一旦固化更难纠正
-
❌ 只练患侧肢体→ 健侧代偿过度会引发新问题

❓ Q:训练时总往患侧歪怎么办?
A:这是患侧忽略症表现,可:
-
对镜子训练
-
患侧放置鲜艳物品提醒
❓ Q:走路时膝盖打软怎么解决?
A:加强股四头肌训练:
-
坐位抬腿练习
-
佩戴膝关节支具
❓ Q:康复多久能见效?
A:因人而异,通常:
-
轻度患者:2-4周可以恢复
-
重度患者:需6个月-1年持续训练
最后小顾要叮嘱大家:脑梗康复没有“来不及”,只有“不肯开始”!
康复是一场马拉松,不是冲刺
从卧床到行走,需要患者、家属临床医生和治疗师多方配合,一起努力。
记住:
-
早期干预比晚期补救更有效
-
每天进步1%就是胜利
-
安全永远比速度重要
加油,您一定能成功!
编辑:周莉
校对:宣传部
审核:胡冰霜、吕长兴、张一茹、刘津含
---END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