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您说康复 | 偏瘫早期肩关节活动为何不宜过大?
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,肢体的功能恢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。而肩关节作为上肢活动的关键部位,其康复训练更是不容忽视。不过,医生往往会强调在偏瘫早期,肩关节的活动幅度不宜过大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今天小顾就来带您一探究竟。
偏瘫,通常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、脑外伤等原因,导致大脑神经功能受损,进而引起身体一侧肢体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。在偏瘫早期,患者的肩关节周围肌肉会发生一系列变化。由于神经支配的缺失或减弱,肌肉的张力和力量会出现异常。常见的情况是,肩部的肌肉变得松弛无力,尤其是冈上肌、三角肌等维持肩关节稳定的关键肌肉。
1、肩关节半脱位风险高:在偏瘫早期,肩关节周围的肌肉(例如肩袖肌群、三角肌等)张力较低,难以有效稳定肱骨头。如果肩关节过度外展或屈曲(过大会过度拉伸松弛的关节囊和韧带),从而显著增加肱骨头向下或向前脱位的风险。
2、肩肱节律破坏:正常抬肩动作需要肩胛骨旋转与肱骨运动协同配合。然而,偏瘫患者肩胛骨的活动能力通常受到限制。如果在肩胛骨未协同运动的情况下强行抬高患侧手臂,肩峰下的结构(如韧带、肌腱等)可能会被挤压或摩擦,进而引发撞击综合征和疼痛。

3、软组织易损伤:瘫痪的肌肉在被动牵拉时耐受能力较差,过度活动很容易导致肌肉或韧带撕裂,进而引发创伤性炎症。
1. 活动范围:
-
外展与前屈:角度不能太大,避免过度拉伸。
-
避免暴力牵拉:动作需缓慢且平稳,切勿用力过猛。
2. 活动顺序:
-
先肩胛骨:先进行肩胛骨的活动(包括上提、下降、前伸、后缩、旋转等),确保肩胛骨稳定后再活动盂肱关节。肩胛骨的稳定是肩关节安全活动的基础。
3. 体位要求:
-
仰卧位: 患者头垫软枕,头朝向患侧, 枕头高度适宜,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,且不宜过伸、 过屈;患侧肩下用软枕垫起且稍抬向前,前臂向后旋及稍拉伸外展,患侧肘、髋关节伸直,手心向下, 手指伸直并分开,患侧上肢平放于软枕上;患侧髋下、大腿外侧均放软枕,下肢稍向内旋内收,使骨盆前倾,防止患腿外旋外展;患侧膝关节稍垫起, 使膝关节微屈,踝关节保持 90°,防止过伸;足尖向上,保持中立位,足底不放任何东西。
-
患侧卧位:侧卧位时,头垫软枕,高度适当, 躯干稍后旋转,背部垫枕以保持侧卧姿势,避免患 肩直接被压于身体下,患侧肩部前伸,前臂向后旋, 患侧上肢与躯干尽可能垂直摆放,患侧肘、腕关节伸直,掌心朝上,手指伸直并分开;患侧髋关节伸展, 膝关节略屈膝,踝关节背屈 90°;患侧肢体位于下方,健侧上肢放于身体上或稍后方;健侧下肢充分屈髋屈曲,置于软枕上呈迈步状;注意足底不放东西,手不握物品。
-
健侧卧位:头垫软枕,高度适当,躯干略向前,胸前放一软枕,避免向后扭转;患侧肩部充分前伸,上肢上举与躯干约呈 100°角;健侧肢体在下,患侧肢体在上;患侧上肢向下摆放于软枕上,掌心向下,肘、腕、指关节充分伸展且手腕呈背伸位;患侧脚踝背屈,足不能向内翻且不能放置任何东西;健侧髋关节伸直,膝关节向后自然弯曲。

动作一:钟摆练习
患者坐位,身体前倾,健手扶桌,患臂自然下垂做小范围摆动。
动作二:双手上举
仰卧位或坐位,bobath握手,健手带动患手上举上肢,逐步抬高,再慢慢放下。如有肩痛,可只抬高到90度。(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举角度 160 度即可)
动作三:左右摇摆
仰卧位或坐位,bobath握手,健手带动患侧上肢上举,向左打开约30°,回到正中位,再向右打开约30°
动作四:屈伸肘运动
仰卧位,bobath握手,健手带动患侧上肢上举,做屈肘、伸肘运动,类似“摸嘴巴-伸直手,摸额头-伸直手”。
动作五:前后推毛巾
坐于桌前,双手bobath握手放置于桌面,手下垫一块毛巾,双手向前伸直,把毛巾推出去,再屈肘收回毛巾。
1、脑卒中导致的偏瘫性肩痛最早可于发病两周内出现(约占28%),经典的脑卒中研究显示:偏瘫性肩痛高发于发病后两个月内(约占87%)。临床随访数据显示,发病后半年80%的偏瘫性肩痛得到缓解。
2、出现疼痛应立即停止活动。
3、建议在治疗师指导下训练。
康复小贴士
偏瘫早期肩关节活动不宜过大, 是基于保护关节、促进康复的科学考量。患者和家属一定要重视这一原则,积极配合专业的康复治疗,这样才能让偏瘫患者的肩关节得到更好的恢复,为重返正常生活创造有利条件。
编辑:周莉
校对:宣传部
审核:刘津含 张一茹
---END---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