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您说康复 | 什么是截瘫?现代康复又有哪些新手段?

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损害个人生活质量的神经系统疾患,其中截瘫(Paraplegia)作为其常见类型之一,不仅导致患者双下肢运动与感觉功能丧失,更深刻影响着排尿、排便、自主神经功能乃至心理健康。

据统计,截至2024年全球超过1500万的脊髓损伤患者,每年约有90万例外伤性脊髓损伤发生,其中中国发病率高达每百万人60例,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(22.55例/百万人)。所幸,现代医学与康复技术的飞速发展,正不断为截瘫患者开启功能恢复与生活重建的新篇章。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截瘫,并解读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康复治疗。

数据来源:世界卫生组织

截瘫,特指脊髓损伤后,损伤平面以下运动、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暂时或永久性障碍的神经病理状态。其发生机制包括初期的原发性损伤(机械性压迫、撕裂等),以及后续因局部缺血、炎症反应、氧化应激等引发的继发性损伤,后者常在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加重神经功能损害。这使得脊髓损伤成为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,也是康复医学重点关注的对象。

➤主要病因
MAGAZINE
外伤性:常见于交通事故、高空坠落、重物压砸等意外事件。
非外伤性:可源于脊髓炎症、肿瘤、血管病变、严重椎间盘突出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。
➤典型临床症状:
PART
1、运动障碍:损伤平面以下肌力下降或完全丧失,导致双下肢瘫痪,无法站立与行走。
2、感觉异常:损伤平面以下痛觉、温觉、触觉减退或消失,可伴有麻木、刺痛等异常感觉。
3、肌肉问题:长期卧床易致肌肉萎缩;损伤平面较高时常出现肌张力增高、反射亢进及痉挛。
4、二便功能障碍:膀胱与直肠控制力下降,表现为尿潴留、失禁、便秘或大便失禁。
5、自主神经紊乱:可能出现体温调节障碍、排汗异常、血压波动等症状。
6、并发症风险:包括压疮、尿路感染、肺炎、深静脉血栓等。
7、心理挑战:因突发残疾与生活剧变,常伴随抑郁、焦虑及社交退缩等心理问题。

二、康复治疗:为何至关重要?

答:
在急性期,手术与药物能挽救生命、稳定脊柱、控制炎症,但无法修复已受损的神经细胞。康复治疗是衔接急性期救治与功能重建的核心环节。其目标远不止于“治疗”,更在于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独立生活能力、预防并发症、适应新生活并重返社会。
功能最大化:利用残存肌力,通过训练与代偿策略,重建转移、移动及自理能力。
并发症管理:系统预防与处理压疮、感染、血栓、痉挛、疼痛等常见问题。
心理与社会支持:帮助患者与家庭应对心理冲击,重建自信,适应新的生活模式。
提升生活质量:最终目标是促进患者参与家庭与社会活动,重返工作或培养新技能,实现个人价值。


截瘫康复是一个漫长、系统且分阶段的过程,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目标与干预措施。
此阶段已经过ICU或骨科/神经外科病房治疗后转出,在生命支持、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早期床旁康复。
处理脊髓损伤本身及任何合并伤害。
定时翻身与使用减压床垫预防压疮;对于高位损伤,进行呼吸训练、辅助排痰以预防肺炎;使用抗凝药物与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。
对瘫痪关节进行每日被动活动,预防关节挛缩。
二便管理:建立间歇导尿与规律排便的初步计划。
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早期心理疏导与疾病知识教育。

朋辈导师何鹏教患者进行二便管理
01全面评估:
详细评估损伤平面(ASIA分级)、残存功能、心理状态及家居环境等。
物理治疗:
包括肌力训练(强化上肢与躯干)、平衡训练、转移训练(床-轮椅-马桶)、站立训练(使用起立床或站立架),对于有潜力的患者,进行减重步行训练或轮椅技能训练。
聚焦于日常生活活动(穿衣、进食、洗漱),通过辅助器具使用训练、家务模拟、家居环境评估与改造建议,提升患者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立性。

精准配置轮椅及防压疮坐垫、使用下肢矫形器(如KAFO, AFO)辅助站立步行,并引入各种生活辅助器具。


提供个体心理咨询、家庭治疗、性心理辅导及团体支持,全面关照患者心理社会健康。

此阶段标志着患者重返家庭与社会,需要持续的支持。
①出院准备:确保患者与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(如导尿、皮肤检查)。
②环境改造:落实家居改造,如安装坡道、扶手、改造卫浴。
③社区融合:链接社区资源,支持患者参与活动、进行职业康复训练,并定期随访以调整康复方案。

现代康复医学正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,为截瘫治疗带来革命性希望。
通过解码大脑信号并绕过受损脊髓,直接刺激下肢肌肉或控制外骨骼,已有临床案例让完全性截瘫患者实现短暂行走。

为患者提供动力辅助,进行重复、标准的步态训练,重塑神经通路,并提升心血管健康。

致力于从结构上修复损伤,通过细胞移植与构建生物支架,为神经再生提供微环境。
这些技术的发展,正逐步打破传统康复的局限,为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功能恢复希望。

结语:截瘫,无疑是一场严峻的人生考验,但它绝非生命的终点。通过科学、系统、分阶段的康复治疗,辅以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,患者完全能够重拾生活的主动权,逐步实现功能改善与心理重建。每一次努力的翻身,每一次独立的坐起,乃至借助辅具重新站立的瞬间,都凝聚着康复的智慧与生命的韧性。康复之路,是一条积累希望、重建生活的坚实之路。
参考文献:
[1]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李信晓《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全球流行病学特征》2018
编辑:周莉
校对:企划部
审核:张一茹 刘津含 李凤芝
---END---

上一篇:秋冬季节流感高发,去年打了流感疫苗,今年还需要打吗?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