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您说康复 | 肌肉是长寿的基石:科学对抗老年肌少症
王大爷最近感觉不对劲:拎袋米上楼费劲,从椅子上起身要用手撑,走路也比以前慢多了。这可能是“肌少症”在捣鬼——随着年纪增长,肌肉悄悄流失,力气变弱,人就容易疲劳、跌倒,甚至影响健康。
在我们传统观念中,老人“有钱难买老来瘦”是健康的表现。但现代医学发现,伴随年龄增长出现的肌肉质量减少、力量下降和功能减退,实际上是一种名为肌少症(Sarcopenia)的老年综合征。全球约5000万人受其困扰,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高达20%-50%。

肌肉流失,危害不小!
肌肉不只是力气大,它更是身体的“发动机”和“保护伞”。2018年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将肌少症定义为:随年龄增加出现的肌肉量减少、肌力下降和肌功能减退的综合征。国内社区老年人患病率已达17%,且逐年上升。
肌少症的四重危害不可小视。肌肉减少可能导致走路不稳易摔倒:增加骨折风险;可能造成新陈代谢变慢:血糖、血脂可能不好控制;抵抗力下降:生病后恢复更慢;生活难自理:买菜、洗澡都可能成负担。
别急!自我检测与早期筛查,守住肌肉健康的防线
家庭自测方法:
1. 椅子起坐测试:双手交叉抱胸,连续5次站起-坐下,时间>12秒提示风险
2. 小腿围测量:男性<34厘米,女性<33厘米为异常
3. 步速测试:日常行走速度<0.8米/秒需警惕
医学诊断更标准:
1. 握力检测:男性<28kg,女性<18kg
2. 肌肉质量检测:双能X线吸收仪(DXA)或生物电阻抗分析(BIA)
3. 综合评估:结合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(EWGSOP)标准

别慌!肌肉可以“练”回来!
很多人以为老了只能散散步。散步很好,但想强健肌肉、预防萎缩,更需要“无氧抗阻训练”。简单说,就是让肌肉“用力对抗阻力”。
适合老人的抗阻训练:逆转衰老的“良药”:
1. 坐姿/站姿抬腿:坐稳或扶墙站直,缓慢抬起一条腿(膝盖可微弯),感觉大腿肌肉收紧,保持几秒,慢慢放下。换腿重复。可在脚踝绑个小沙袋(或结实的布袋装点米)增加阻力。
2. 椅子起立坐下:不用手撑扶手,靠腿部力量站起、坐下。速度要慢,感受发力。重复10-15次一组。
3. 弹力带练习:双手握住弹力带两端,固定在身前(如门把手),做“扩胸”或“划船”动作。阻力选轻或中等的。
4. 举“小哑铃”: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(0.5-1公斤)替代哑铃,做上举、侧平举或弯举(手臂弯曲)动作。

关键提醒:
1.循序渐进:从最轻的阻力、最少的次数开始,感觉“有点费力但不痛苦”即可。每周练2-3次,每次选2-3个动作,每个动作做2-3组(每组8-15次)。
2.安全第一:动作要慢而稳!平衡不好的老人一定扶好固定物或有人看护。有心脏病、严重关节炎等疾病,**务必先咨询医生或康复治疗师!
3.营养跟上: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(如鸡蛋、牛奶、瘦肉、豆制品),给肌肉生长提供“原料”。
温馨提示:肌肉用进废退!坚持科学的“力气训练”,能有效预防和改善肌无力、肌萎缩,让您的晚年更有力量、更独立、更健康!现在就动起来吧!
作品来源:
成都顾连锦宸康复医院 综合康复科张一茹主任
---END---
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