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医院新闻

为您说康复 | 卒中后认知障碍详解:如何识别、应对与治疗?一文说清

阅读:


"

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。在全球范围内,我国已成为卒中终身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。由于研究纳入人群、失访率、评估工具、诊断方法等方面的不同,卒中后认知障碍(PSCI)流行病学数据存在较大的异质性。近期的大型国际队列研究报道约1/3至1/2的卒中患者会出现卒中后认知障碍。研究报道表明该病症一旦发生,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上升,5年生存率仅为39%,而同年无痴呆的卒中患者生存率为75%。因此,脑卒中后不仅要关注肢体瘫痪和吞咽问题,也需重视认知障碍、情绪障碍及精神问题。

"
一、什么是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?
 
 

 

认知障碍症也被称为脑退化症或痴呆综合征,通常由于与学习、记忆及思维判断相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,导致严重的学习和记忆障碍,并可能伴有失语、失用、失认,以及视空间、语言、执行、计算和理解判断等多方面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。

卒中后认知障碍是指在卒中事件后出现并持续到6个月时仍存在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。)

 

人类大脑分为两个半球、五个脑叶,以及众多神经纤维网络,各自承担不同功能。因此,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大脑病变的位置和范围密切相关,同时也受是否存在潜在的老年期痴呆、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。

 

 
 
二、卒中后认知障碍有哪些表现?

临床表现主要与脑部受损区域和病灶大小相关,同时也受潜在痴呆风险、年龄及教育背景的影响。目前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类:

(一)执行功能及注意力下降
 
 

部分患者在卒中后出现策划、设计和抗干扰能力减退,注意力难以集中。

例如:

日常事务如做饭流程或接待客人时显得不知所措;

出现情绪紊乱,如烦躁、负面情绪或情感淡漠。

(二)记忆力下降
 
 

记忆功能依赖海马、丘脑、大脑皮层及其联络纤维等结构,一旦这些区域受损,便可能出现记忆障碍。

 

表现为:刚吃完饭就忘记,反复询问同一问题,有时经提醒能回忆,有时完全无法记起,甚至远期记忆也丧失。

 

(三)语言功能障碍

 
 

卒中若影响语言区域,易被察觉,主要包括:

运动性失语:能理解他人言语,但无法表达;

 

感觉性失语:无法理解他人,虽有自发语言,但不能领会语义;

命名性失语:对熟悉的人或物无法正确命名,但了解其用途。

(四)视觉空间障碍
 
 

涉及视空间感知、工作记忆及结构能力等方面。

例如:有些患者在脑梗后出现不认识亲人面孔、无法完成摆积木或画钟测试等情况。
因此,卒中急性期需密切观察上述表现,尤其注意与病前状态对比。医生常借助各类评估量表进行量化判断。

 

 

三、卒中认知障碍是如何诊断的?

 
诊断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:
 
 
 

 

1、有明确卒中诊断:具备临床或影像学证据,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、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。

2、存在认知损害:患者自述、家属反映或医生判断其在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下降,且神经心理学检查证实至少一个认知领域存在损害或较前减退。

3、卒中与认知损害有时序关系:认知障碍发生在卒中后,并持续存在3至6个月。

 
四、哪些人更容易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?
 
 
 
以下人群风险较高:
01
 

1、高龄、女性、教育水平较低的患者;

2、有卒中史或复发卒中、出血性卒中、多发病灶、大体积病灶、优势半球受损者;

3、影像学显示全脑或内侧颞叶萎缩、脑白质病变;

4、既往患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房颤动、吸烟,或卒中前已有认知损害;

5、出现卒中后并发症,如感染、谵妄、癫痫发作等。

 

 
四、卒中后认知障碍如何治疗?

患者进行认知障碍训练

 
 
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
 
 
 

1、脑卒中基础治疗:如溶栓、抗血小板、抗凝、调脂等;

2、处理卒中并发症:如脑水肿、癫痫、肺部感染、消化道出血、电解质紊乱等;

3、认知功能障碍的干预:

药物治疗:胆碱酯酶抑制剂(如多奈哌齐、卡巴拉汀)可改善认知和日常能力;美金刚安全性较好,或对卒中后失语有效;甘露特钠可能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合并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有益;丁苯酞、银杏叶提取物、尼麦角林、尼莫地平、胞磷胆碱和己酮可可碱也可能有一定改善作用。若伴情绪或精神行为异常(如焦虑、抑郁、幻觉、妄想、攻击行为),需相应使用抗精神障碍或抗焦虑抑郁药物。

 
 

 

非药物治疗:包括心理干预、认知训练(涵盖处理速度、注意力、记忆、执行功能等多方面任务)、有氧运动、针灸、经颅磁刺激及经颅直流电刺激等。
 

# 小顾寄语 #

 
 

面对卒中后认知障碍,我们深知这不仅是一场对患者身心的考验,更是对家人与陪伴者的漫长修行。理解和耐心,是这条路上最好的"良药"。每一个遗忘的瞬间,都需要我们以温柔相待;每一次茫然的停顿,都值得我们用鼓励回应。

愿我们都能以更科学的态度认识疾病,以更包容的心态相伴前行。在这条不容易的路上,让理解与关爱成为最坚定的力量。

 

温馨提示:

 

本文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科普知识,仅用于信息参考和交流目的,不能替代任何专业医疗建议。个体健康状况存在差异,文中所涉及的信息并非针对个人情况的诊断或治疗方案。

如果您正在经历任何健康问题,或者对文中所提及的症状有任何疑虑,我们强烈建议您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,寻求专业医生的面对面诊疗。

 
 

 

 

参考文献:

【1】中国卒中学会理事会 (2018). 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. 中国卒中杂志. 16(4): 376-389.


编辑:周莉

校对:宣传部

审核:张一茹  吴佳

---END---